热文手工艺

画糖人,带简易教程

usold

小忆为您推荐:

画糖人,以食糖加水熬制糖稀为原料,画出各种图案的民间传统技艺。多流传于四川各地,以自贡地区的品种最多、内容最为丰富,其造型亦最为趣味。

细腻的白糖,恰到好处的火候,熬一锅金灿灿的糖稀,手里的工具一番辗转,一个栩栩如生的糖人就出现了。待造型完成后,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稍候凝结即成。

画糖人,带简易教程

画糖人儿,最见功夫的主要是熬糖和绘画这两个环节。

糖的多少,加水的比例,熬到什么火候,都是经验的结晶。

拿捏不住糖的稀释程度,再好的绘画技巧也无法展现出来。

民间艺人的手上功夫便是造型的关键,握住糖勺绘画时,讲究的是眼明手快、眼到手到迅速造型,以求一气呵成。

有人总结出来的窍门:“以勺作笔,以糖当墨,凝神静气,运腕走勺。用抖、提、顿、放等手法,忽快忽慢,飞丝走线;忽高忽低,粗细有致,一放一收,圆转流畅;一顿一抖,悄然成趣。


简易教程

    1、将白糖加水加热,将糖水煮成黏胶状(不要一直搅动,以免烧焦)。

    2、将液状的糖倒在光滑的铜板上,趁其未硬化,画出造型。

    3、趁未硬化或定型时,用铲子慢慢铲离铜板。

    4、用竹筷黏在背面,放在铜板上待其冷却变硬。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usold.cn/post/180.html。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作者,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上一篇 10-11
下一篇 » 02-10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
    R0 条回复

相关推荐

皮影,中国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带制作教程

皮影是我国出现的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戏中“影人”是根据剧中角色和衬景的设计,用驴皮或牛皮、羊皮经刮制、描样、雕镂、着色、烫平、上油、订缀而成。皮影从有文字记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发祥于陕西,成熟于唐宋时代的秦晋豫,极盛于清代的河北。教程:各地的皮影都有自己的特色,但制作过程...

纸伞又称油纸伞,经过七十二到工序造就的传统雅典之美

纸伞又称油纸伞,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距今已有1000多年了。相传最早的伞由鲁班的妻子云氏发明(也有说是鲁班的妹妹鲁姜)。油纸伞是世界上最早的雨伞,纯手工制成,全部取材于天然,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大致有彩画花伞、油画花伞、明油伞、书法伞和色...

泥塑,泥人,也叫彩塑,古代最流行的艺术形式之一

泥塑,也有地方叫彩塑或泥玩。用粘土捏制成各种人物,动物形象,再图上色彩,称之精美绝伦不为过。泥塑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发源于宝鸡市凤翔县,流行于陕西、天津、江苏、河南等地。泥塑按功用可分宗教和民俗两类,前者主要供奉在佛寺道观,后者多为陈设品与儿童玩具。泥塑肯定是离不开泥土的,...

中国剪纸(窗花),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剪纸在唐代已处于大发展时期,南宋时期,已经出现了以剪纸为职业的行业艺人,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2...

老杆秤,带简易教程

中国的老秤,十六两为一斤,在秤杆上有十六个刻度,每个刻度代表一两,每一两都用一颗星来表示,具体为北斗七星,南斗六星,除这十三颗星之外,再加“福”“禄”“寿”三颗星。要制作一把精确的杆秤,每一道工序都至关重要。要准备刨子(将冲好的小料刨圆)、磨石和砂纸(将秤杆的毛坯磨平砂光)、锉刀(将铜、铝或银丝割嵌到每个钻眼里)、手工钻(在标好的刻度上钻眼)/砝码(标刻度)...

手工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中国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

刺绣,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有至少二三千年的历史,“女红”的重要部分之一。刺绣按材料可分为丝绣、羽毛绣和发绣。刺绣的技法有:错针绣、乱针绣、网绣、满地绣、锁丝、纳丝、纳锦、平金、影金、盘金、铺绒、刮绒、戳纱、洒线、挑花等等。刺绣的针法有:乱针、直绣、盘针、套针、擞和针、抢针、平针...

热门文章

标签TAG

最多点赞

127赞    阅读 2.17w+
35赞    阅读 3.14w+
26赞    阅读 1.97w+
  • weixin reward

    微信打赏

  • alipay reward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