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忆为您推荐:
60年代戴着红领巾的孩子是在《中国少年报》上寻找“知心姐姐”的;80年代的孩子除了翻开报纸,还可以从广播电台的“知心热线”中听到“知心姐姐”亲切的声音,通过“知心电话”向“知心姐姐”倾诉自己的悄悄话;90年代,“知心姐姐”从电视和网络中走进千家万户。40年来,梳两个小辫的知心姐姐一直在为小朋友解答疑难,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
“知心姐姐”是《中国少年报》的一个专栏,1960年10月25日第一次出现在少报上。文革期间停刊,1978年后复刊。
“知心姐姐”诞生
《中国少年报》创刊于1951年,当时的报纸,文章皆是改编自各种大报,内容太过老气,不适合小读者。还被人戏谑的称为“小《人民日报》”。中少报急需改革,但如何改,怎么改?于是开了一次探讨会。
据第一代“知心姐姐”姜达雅的记忆:“我记得是朱洪说,解放前,上海《新少年报》有个‘咪咪姐姐’,指导孩子生活,很受孩子的欢迎。有人说,那我们不也可以有个什么姐姐吗?有人说,叫‘大姐姐’吧。大家说,不好不好。不知是谁冒出了一句,叫‘知心姐姐’吧。大家一致同意,太好了,就是她!”。
同时在会上,知心姐姐的定位也定下来了,第一,她是孩子们的知心朋友,孩子们的小秘密、小烦恼都愿意和她说;第二,她要比孩子站得高一点,是孩子的辅导员。
就这样在1960年10月25日,《中国少年报》上出现了一位梳着两根小辫子,清秀的面貌,温和的眼神,脸上永远挂着微笑的画像,它就是“知心姐姐”。
三代“知心姐姐”
1960年到文革开始:
知心姐姐栏目的领导者是姜达雅。
1978年复刊至1983年:
文革结束后,中国少年报复刊,知心姐姐栏目组的原班人马只剩下姜达雅一个,栏目加入了许多新鲜的血液。代表人物是后来的著名教育家孙云晓,男版的知心姐姐。
1983年至今:
1983年孙云晓离开了“知心姐姐”栏目,1988年姜达雅退休,卢勤成为栏目主持人,带领新一代的“知心姐姐”们,逐渐把它从一个报纸专栏,发展成包括热线、夏令营等各种形式在内的“知心姐姐”全系列。
如今“知心姐姐”
几十年来,知心姐姐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从一个报纸专栏发展成为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开办了知心姐姐网,开通了知心姐姐热线 010-64060999(周二至周五17:30-20:30)、还创办了《知心姐姐》杂志。
给知心姐姐写信
1、邮寄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丙12号5层509室《知心姐姐》杂志社
邮编:100022
2、电子邮件
邮箱:zxjj@vip.sina.com
社交平台
知心姐姐网:www.zxjj.com.cn
知心姐姐杂志:zxjj.ccppg.com.cn
微信公众号:知心姐姐团队(ID:zxjjtd)
新浪微博:
https://www.weibo.com/teamers(知心姐姐团队官方微博)
https://weibo.com/zxjj2002(知心姐姐杂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