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忆为您推荐:
自改革开放以来,南京这座城市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那些藏在老照片背后的故事,总让人难以忘怀。
每一张老照片都定格着这座城市的过往岁月,它不仅展示了人们的生活过往,更是承载了人们对于过去的一份记忆。
1、城南的市井窄巷
老城南,对于南京人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
生长在城墙下的老城南人喜欢把中华门瓮城叫做大城堡,站在城墙上环望四方就能看见最熟悉的市井街巷。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四四方方的走马楼围成一圈,栏板上有精美的雕饰,这是当年城南人家常见的风景。
曲曲折折的石板路延伸至四方,头顶纷乱的电线和晾衣杆,卖着各式小玩艺小食品的小摊,老人们三三两两地坐在路边聊着天,孩子们在巷子里奔来走去,一派悠然自得的风光。
2、7路公交车
过去,在老城区人的眼里,只要出了水西门的地方,就被称作乡下了。1992年的南京地图上,河西是还是蓝色的,到处是沟渠河塘。
那时河西还是一片乡野,当时河西人想要进趟城,没得选择,唯有7路公交车。
90年代的7路公交车,拉着河西人从乡下开进城,从泥泞的烂泥路开往城区的柏油路。谁又曾想到,它会成为现在的CBD......
3、金陵饭店
对于南京人来说,金陵饭店一点都不陌生。它是一个充满着故事的地方,又代表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回忆。
1983年3月,金陵饭店开始试营业。在此后的十年里,金陵饭店头顶着“中国第一高楼”的名号,每天站在楼下仰头围观的人群,成了开业之后的另一番风景。
五星级饭店,全国罕见的高速电梯、高楼直升机停机坪,南京人提起来都是自豪满满。于是,金陵饭店成了游客来南京必须去的地方。
那时候去金陵饭店是要门票的,5块钱一张票,观光的队伍有时在新街口排成一长列。而那时的南京人,一个月的收入也不过30元。
4、新街口只是个十字路口
三十年前的新街口,在南京人的记忆里,还只是个十字路口。没有德基、大洋等摩天大楼,也没有中山像。
只有一家一家的老字号,从长江路到中山东路短短几百米,曾经的茂林食品、大三元、百花市场、胜利影院……遍布其中。
从一个十字路口成为如今的“中华第一商圈”,再成为南京的地标性建筑,它的变迁被定格在了每个特殊的节点上。
5、工人文化宫
1951年成立的南京市工人文化宫,藏着一代人的绝版青春,是南京人曾经的娱乐文化休闲场所。
文化宫里的怪物飞车、碰碰车,还有电子游戏机、套圈和打气球,每回去都要玩上好几把才肯善罢甘休。
68年来,它早已不仅仅是工人之家,更是全南京人的娱乐文化休闲场所。如今这个承载青春的地方消失了,很多人的过往也成为了回忆。
6、大华电影院
1971年,大华电影院规模、设施均居当时南京之首,它是南京市民娱乐的重要场所之一。
上学那会儿,学校组织看电影就时常来这里看,《甲午风云》、《狮王争霸》、《花季雨季》,和同学一起骑着自行车飞奔到这里,早早地排好队,舒服地坐下来就开始看了起来。
7、朝天宫
朝天宫,不变的万仞宫墙大照壁,但在1888年,朝天宫的门口还是片大菜地。
再后来呀,棂星门前成了孩子们的滑滑梯。这里的石滑梯,南京人至少滑了150年了。
8、珠江路电子一条街
“北有中关村,南有珠江路”,珠江路曾经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电子电脑产品集散地,光冲这名头可是能让南京人骄傲许久。
赛格数码,新世界广场,华海3C,百脑汇,雄狮国际等电子商城在那个年代拔地而起。第一台手机、第一台笔记本电脑都是在这里买的,而手机、电脑出问题了,维修之地也是必然选择珠江路。
9、浦口老火车站
2004年,最后一班8084次南京北—蚌埠班车缓缓驶出后,始建于1911年的浦口老火车站,结束了它的客运历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浦口火车站最繁华的时候,周边港口、轮渡、驳运、汽车、邮局、医院、学校、饭店等一应俱全。
10、苜蓿园
1998年,南京的房子是福利房向商品房过渡的阶段。在苜蓿园富人区买一套房子,每平米只要3000多元。
那时的江北不过600-800元/㎡,龙江也不过1000-2000元/㎡,虽然装修的不像现在那么奢华,却住的踏实又很舒心。
20年前几乎没有人会想象到,房子的价格增长会快于一切。在南京,错过的房子,就再也买不起了。
11、特1线双层巴士
很多南京人的记忆里,都有这么一辆双层巴士——特1线(现在的100路)。双层巴士曾经是南京城的一条风景线。
坐着它穿梭在南京的大街小巷,总让人想起香港老电影的情节。二层的前排是赏景的绝佳位置,绝对是“兵家必争之地”。
那时候在路上看见双层大巴挂满了气球和鲜花,就知道有喜事了,这是有人租用大巴当做婚车。接了新娘和宾客,亲朋好友几十人聚一起,吵吵嚷嚷,高高兴兴,别提多热闹了。
12、南京西站
与浦口隔江相望的下关江边,也有一座老火车站——南京西站。如果你是一个下关人,小时候去其他城市,都要坐上从南京西站(下关火车站)发出的火车,那一列列可以把窗子打开的绿皮火车,开启了你对陌生城市最初的向往。
当年的南京西站还没有现在的小清新滤镜,这里到处都是拎着大包小包挤火车的人,路两边是卖水果卖零食的小贩,从码头一路排到铁道。
13、梅山
梅山,一直是南京人心中的“小上海”,因为是在1969年拨地建设,所以老梅山人习惯称梅山为9424。
梅山文化宫、斯蒂尔歌舞厅、溜冰场、露天游泳池留给那一代人的回忆,对于一众老梅山人来说,9424不只是一串简单的数字,更是赖以生存的基地,而他们的峥嵘岁月,都和这座钢山有关。
14、地铁1号线
2005年,第一条地铁1号线正式通车,让南京成为中国内地第6个开通地铁的城市,正式开启了南京的地铁时代,开始改变这座城市的交通出行方式。
14年里,南京地铁从无到有,从“一”到“十”,四通八达的地铁线网,让南京人的生活半径越来越大、城市越来越“小”。
许多地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们都褪去了当初青涩、陈旧的模样,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眼前,可有更多的却被时代的洪流中一点点消退。
建筑会衰老,照片会褪色,可属于我们的岁月记忆却不会消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