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珍珠鸟》

usold

小忆为您推荐:

《珍珠鸟》是冯骥才先生于1984年精心雕琢的一篇散文佳作。在这篇作品中,他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一丛翠绿的吊兰中,一只红嘴小精灵——珍珠鸟,在鸟笼里欢快地飞来飞去。这幅和谐的图景,宛如一首赞美人与动物之间深厚情谊的颂歌。同时,它也寓言式地暗示了信赖在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地位。此文语言轻柔婉约,却也波澜跌宕,其情感浓郁,描绘细腻,朴素而有文采。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珍珠鸟》

冯先生的语言如春风拂面,轻柔又婉约。但其中又不乏情感的波澜,使得整个叙述显得跌宕起伏。他情感浓郁,描绘细腻,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最深沉的情感。每一字每一句都充满了文采,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整篇文章就像一颗璀璨的珍珠,虽小却光芒四射,令人爱不释手。它不仅是一篇描写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佳作,更是冯骥才先生对生活、对人性的一次深刻反思。

课文

珍珠鸟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儿舒适又温暖的巢。

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大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三个月后,那一团越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哟,雏儿!正是这小家伙!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儿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渐渐地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作者简介

冯骥才(1942-),1942年生于天津,浙江宁波人,从小喜爱美术、文学和球类活动。曾当过专业篮球运动员,从事过绘画。当代作家,也是“文革”后崛起的“伤痕文学”代表作家。1985年后,其“文化反思小说”对文坛产生了深远影响。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著)、《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等。

创作背景

此文写于1984年1月,最初发表在1984年2月14日的《人民日报》上。此后,《青年文摘》及诸多的散文选本、散文鉴赏集或散文欣赏辞典中,都收进了它。它拥有广泛的读者,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当时正值“改革开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后期,这篇以“信赖”为主题的短小散文能受到如此多的青睐,足以说明其内容和形式的独具一格。

冯骥才原本是画家,对中国画颇有造诣,“文革”期间因历受磨难,有感而发,转而进行文学创作。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usold.cn/post/515.html。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作者,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上一篇 12-28
下一篇 » 09-28

发表评论

正在加载验证码...

    R0 条回复

相关推荐

电视剧《雪山飞狐》,金庸笔下的武侠,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雪山飞狐》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记得最多的就是主题曲和片尾曲,都是那么好听,那么经典,现在听着瞬间感觉回到了过去。当然还有里面的美女。程灵素在金庸小说中算是个很不漂亮的女孩,但是她的情意却不比任何一个女主角少,甚至还要更深上几分。与金庸...

2015年迎新春文艺晚会《家和万事兴》

这一届晚上主题是“家和万事兴”,吉祥物是“阳阳”。使用一号和二号(1000平方米)两个演播厅,提升观众观看体验、便于演员贴近观众,也设计了吉祥物“阳阳”。但形式大于内容,节目还是没有特别突出的。晚会信息(信息不全,请谅解)播出:2015年2月18导演:哈文主持人:朱军、董卿、康辉、撒贝宁、李思思、毕福剑、朱迅、尼格买提...

怀念80后的开学第一天,包书皮揭开的青春回忆

每到一个开学的季节,80后的我们却只能凭借着零星的记忆,来感受当年踏入校园的那份悸动。也许正是这样的季节,才容易让我们驻足停留。怀旧并不是守旧,怀旧只是在敦促我们更加珍惜眼前,让多年后的我们在回忆起现在时,能够少一份遗憾。开学的第一天,是发...

2009年迎新春文艺晚会,《不差钱》出圈

这一届晚会主题是“中华大联欢”。这一届的春晚节目《水下除夕夜》、《吉祥三保》等小品反映了社会各个职业人群的生存状况。赵本山、毕福剑、小沈阳、毛毛表演的小品《不差钱》给人印象比较深刻。晚会信息(信息不全,请谅解)播出:2009年1月25导演:郎昆主持人:朱军、董卿、白岩松、周涛、张泽群、朱迅舞美设计:陈岩灯光设计:沙晓岚...

一个在有生之年也不一定能讲完的故事,你肯定听过,从前座山...

在网上看到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老板对秘书说:“这几天我带你去北京走走,你准备下。”秘书打电话给老公:“这几天我要和老总去北京开会,你自己照顾自己。”老公给情人打电话:“我老婆这几天要去北京出差,我们也出来玩吧。”情人给辅导功...

小学四年级课文《皇帝的新装》

许多年以前,有一位皇帝,为了要穿得漂亮,他不惜把他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有一天,他居住的那个大城市里,来了两个骗子。他们自称是织工,说他们能够织出人类所能见到的最美丽的布。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

80后的十年前和十年后

在我们80后小的时候我们总希望快点长大,但真正长大后,回头想想,80后记忆中的的时光是多么的美好!可我们永远也回不去了,我们80后只剩下了无奈和彷徨,但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必须勇往向前,人生就是如此!

  • weixin reward

    微信打赏

  • alipay reward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