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鄂伦春》是王肯创作的,是许多80、90后在小学的音乐课上都曾学过这首歌,也是一首展现新中国成立后鄂伦春族人民精神面貌的儿歌。
但,这首歌的背后故事,更是令人感触。
鄂伦春
在元朝时,被称为“林木中百姓”和“北山野人”。清初时期曾把称为“树中人”、“俄尔吞”。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以后,文献中多次出现“俄罗春”、“鄂罗春”、“鄂伦春”等不同写法,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十月始,“鄂伦春”才作为统一的族称固定下来。
“鄂伦春”是民族的自称,即“使用驯鹿的人们”。
抗日
在鄂伦春族人牵驯鹿巡游哈尔滨中央大街火爆出圈后,网友都说上一次请他们出山的还是乾隆呢。
但在抗日战争时期,鄂伦春差点被灭族。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为了镇压鄂伦春族人民的反抗,强化了统治,1938年,日本关东军制定了《指导纲要方案》,对鄂伦春族采取暂时利用、最终消灭的“指导方针”,对鄂伦春族采取了民族隔离政策。
日本人给18岁以上人发鸦片、对部分人进行人体试验、还禁止他们与外界交流,并强迫他们为自己猎杀动物,来换取不足以生存的口粮和衣服。
还强迫鄂伦春人为他们而战,一次在阿里河被鄂伦春猎人打死2名日军后,日军作为报复毒死了40名鄂伦春人。
这些种种原因,导致了很多人因饥饿、疾病和暴露而死亡,抗日战争结束后,人口骤减至1000人。
当时鄂伦春人仅有三千多人,在抗日联军三、六、九、十一路军中,均有鄂伦春族参加。
他们为抗日联军带路、送信、运粮和物资、侦察敌情、收集传递情报、掩护抗联战士、配合抗联攻打敌人据点。
涌现出了大批抗战英雄人物,像李家人为抗日,仅剩一人活着,还有更多更多的再无后人。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统计,现鄂伦春族总人口为9168人。
就是这样的一个不足万人的民族,战时扛枪拼尽全力抗日,闲时骑马巡逻护卫山林,对得起老祖宗,也值得我们尊敬!
歌词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
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呀一匹猎马一呀一杆枪
翻山越岭打猎巡逻护呀护山林,勇敢的鄂伦春
鄂伦春本是受苦的人,鄂伦春今天翻呀么翻了身
一呀一杆红旗空呀空中飘,民族平等自由幸福当呀当主人
黑龙江的流水哗啦啦的滚,兴安岭的森林根呀么根连根
同喝甜水不忘我们的挖井人,共产党是鄂伦春最亲的人
黑龙江的流水哗啦啦的滚,兴安岭的森林都呀么都有根
咱们的日子美好又呀么又快活,千年万年我们也要记呀记在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