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渐渐消失的“年味”,60后、70后都看看全是回忆

海乐

小忆为您推荐: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春节那份淳朴的“年味”也在不知不觉中淡去。

对于那些经历过物质匮乏却心满意足过年的60后、70后来说,他们心中所珍藏的春节记忆尤其宝贵而美好。

今天,我们搭乘一趟“时光机”,回顾那些热闹非凡的传统春节,寻找曾经的幸福与惬意。

60后的春节

六十年代的春节,对于老一辈人来说,是集体主义色彩极浓的日子。单位成为他们生活的主体,电影、糖果、联欢会都与单位脱不开关系。

入冬以来的各种票证,成为他们春节必不可少的采购助力。 票证不仅意味着年货配给,也预示着一个丰收的新年。

北京的胡同里,张贴着标语的院落因扫除一新而焕发生机。把春联贴在门楣和窗棂上,彰显着这平凡生活里的不平凡期盼。

孩子们穿上新衣,拿着几个钱去买零食和鞭炮,乐此不疲。一家老小吃上母亲精心烹制的年夜饭,菜里留有馀味,寓意鱼米之储充裕。

分红包、敬茶、祝福,连同一个个磕头,在活力四射的新年里重新定义着生命的意义。而乡村春节的年味则更加浓郁厚重。村民们早早准备养殖的猪,腊月到来就是宰杀的时候。

一声惨叫打破寂静,紧接着就是忙碌的一天。将肉类分配储藏,制作香肠灌肠,一丝肥肉都舍不得浪费。杀猪帮工们也分得肥瘦适量,带着笑容扬长而去。

image-102.png

村里妇女用菜叶包着糯米,一锤一锤舂制成醇香的年糕。院落里晾晒的腊肉与香肠,在阳光下闪着油亮。

年三十那一天,村民们换上新衣,贴上窗花对联,一家老少围坐在山珍海味般的年夜饭旁。天边的第一声鞭炮,是新岁号角的吹响。

鞭炮声中的年味,随时间褪色。我们怀念的,不只是物质上的丰盛,更是精神上的满足。让我们共同守护这美好的记忆,传承给后人,度过一个温馨的新春!

70后的春节

70年代过春节,虽然生活简朴,但节日气氛浓烈,人们过年的心情特别激动和振奋。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经济刚刚好转,物质生活还比较匮乏。

但是,不管贫富,每个家庭都会提前准备年货,像糖果、瓜子、水果等,都是难得的美食。过年前,村里的老少都忙着采购和储备年货。

孩子们跟着大人学习包饺子、腌制腊肉。那时的饺子不加填料,更吃面皮的制作,腊肉切得粗糙,却香气四溢。家家忙着张罗年夜饭,菜式简单,却满含家的温暖。

image-103.png

尤其在农村,正月里将办杀猪酒席。平日少有机会吃肉,一到年节能吃个痛快。那些日子确实有些贫穷,但每逢佳节却感到格外充实与温馨。

到了大年二十九,村里已经到处洋溢着年味。几位大娘在老树下唠家常,讨论今年的年货价钱,孩子们手持竹蜻蜓在田埂上追逐嬉戏,等待着新衣服的到来。

到大年三十那天,孩子们含着笑意穿上新衣服,整个人眉开眼笑,满面春风地在村里到处逛。邻里相遇,就是说笑声一片。衣服朴实简单,却因为罕有,显得格外让人开心。

新年到来,放鞭炮是孩子们最期盼的事。70年代各式各样的鞭炮应有尽有,小孩子们整日手捏鞭炮四处燃放,满街上下快乐的笑声。

院落里,大人们也加入其中,一同放鞭炮迎新春。烟花在天空绽放,热闹非凡。一家老少围坐在炕桌边吃着年夜饭,边说笑,享受着难得的团聚。

当晚,天空被绚烂的烟花照亮,照在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那时新年的确平淡简单,但欢乐与温暖却丰富多彩。

人们在一年的辛勤劳作后,以过年为契机释放压力,享受亲情与邻里之间的温暖。这种集体的庆祝,充满了人性化的关怀,也因此成为人们记忆中最深刻美好的回忆。

年味的情怀

过去的几十年间,每年春节来临之际,街头巷尾总是弥漫着浓郁的年味。这个季节不仅仅是全年之中最忙碌的一个时期,同时也是每个人都翘首以待的日子之一。

回首往昔,总有许多美好的记忆令人难以忘怀。小时候,临近春节之前,家中总会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年货,像是孩子们梦幻般的宝藏一样壮观。

image-104.png

颜色鲜艳的糖果、香甜诱人的糕点以及散发着诱人香气的新鲜水果,使得餐桌上的氛围格外欢快。

此外,年糕、腊肠、腊肉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美食也被摆在桌面上,展现出一年的辛勤付出和丰收成果。

家人们围着餐桌共进晚餐,共享和谐美满的家庭气氛,品味那些永恒的经典菜肴。大街小巷则变得更加热闹繁华,张灯结彩的大道两侧悬挂着红彤彤的灯笼和彩色的对联。

广场上,熙来攘往的人群摩肩接踵,在热气腾腾的小吃摊位之间穿梭。

每到这时,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盈盈的笑容,好像都被这浓厚的节日气息渲染成了一副幅生动的画面。

儿时,最为期盼的就是烟花爆竹声响彻天空的那一刹那。每当夜幕降临,家门口的鞭炮便鸣响起一阵阵震耳欲聋的巨响,烟花绽放出绚烂无比的颜色,照亮了黑暗的夜晚。

image-105.png

整个街区因此沉浸在一片热烈祥和的氛围当中,恍若穿越时空回到了千百年前的那个年代。

逢年过节,走亲访友是最为重要的家庭活动之一。

携带着精心挑选的礼物,走进亲戚家中,互相致以深深的祝福和诚挚的关心。与亲人相聚的时光是如此珍贵且短暂,常常令人心潮澎湃。

那时的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守岁迎春,穿上新衣等待凌晨钟声敲响那一刻带来的幸运和希望。

总而言之,当时的年味深沉而浓厚,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民间风俗。

当然,随着时代的推进和发展,很多传统的年俗已经在慢慢消失。

但是,即使时间匆匆走过,那段带有深深情感烙印的历史仍会在心中长留,并激励我们在追寻未来的道路上保持一颗热爱家乡、珍视民俗之心。

在那段充满温馨回忆的岁月里,家家户户都会精心装饰自己的家园。门窗上贴着精致的剪纸窗花,寓意着吉祥如意,而屋檐下悬挂的红灯笼则象征着喜庆与团圆。

每个角落都弥漫着浓厚的节日气息,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中。在遵循传统的同时,我们也享受着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

电话和网络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即使远在他乡,也能通过视频通话向家人传递祝福和思念。这种新的交流方式让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找到了与传统年味共存的方式。

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记忆中的年味始终如故。那是一种深藏在心底的情感,是对故乡和亲人的眷恋,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image-106.png

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里,不忘初心,继续传承这份独特的年味,让它的魅力历久弥新。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usold.cn/post/553.html。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作者,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上一篇 02-17
下一篇 » 02-18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
    R0 条回复

相关推荐

童年的春节

短文选自《冰心著译选集》,作者:冰心。我童年生活中,不光是海边山上孤单寂寞的独往独来,也有热闹得锣鼓喧天的时候,那便是从前的“新年”,现在叫做“春节”的。那时我家住在烟台海军学校后面的东南山窝里,附近只有几个村落,进烟台市还要越过一座东山,算...

热门文章

标签TAG

最多点赞

127赞    阅读 2.03w+
35赞    阅读 3w+
26赞    阅读 1.9w+
  • weixin reward

    微信打赏

  • alipay reward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