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举国欢庆。我们都记住了钱学森、邓稼先的故事,但还有一位奇女子,也是参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项目为数不多的女性之一,她曾被外界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很少有人听过,一生三次“我愿意”,为国家隐姓埋名30多年,她是王承书。
1912年,王承书出生在上海一个书香门第,和普通的女孩子不同,王承书从小就有着极强的数学天分。
1941年获得美国巴尔博奖学金,丈夫张文裕辞去国内工作,陪她前往美国学习,师从国际物理学权威教授乌伦贝克。在美留学期间,王承书提出了“王承书——乌伦贝克方程”的观点,这一观点一发表就轰动了世界,至今仍在沿用。她的导师更是评价她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1949年新中国成立,王承书本打算和丈夫张文裕立即回国,但有孕在身,只好推迟了归国时间。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美关系恶化,如同钱学森计划回国一样,一大批爱国科学家受到美国政府的迫害,遭到软禁失去自由,这其中就包括王承书。
就像她自己说的“正因祖国贫穷,才需要自己,我是中国人!”、“我的事业在中国”。
1956年回到了祖国,和她一起回来的,还有装满300多个包裹的书籍和笔记。
三次“我愿意”
回国后,她在笔记中写下“1956年10月6日是我难忘的一天,在离别了十五年的祖国国境上,第一次看到五星红旗在空中飘扬,心里说不出的兴奋,我要为国家做贡献,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干什么”。
1958年,我国筹建了热核聚变研究室,聚变能被认为是人类最理想的清洁能源,也称人造太阳。
但当时这个技术在国内是一片空白,对于王承书来说也是陌生的领域,对46岁的她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面对钱三强的邀请,王承书毫不犹豫地说出了
“我愿意”。
1961年3月,钱三强再次找到王承书,希望她负责高浓铀研制。
随着国家原子弹的研制进入攻坚期,核心燃料高浓铀研究却进展缓慢,没有高浓铀的原子弹就是没有生命。这一次,王承书再次说出
“我愿意”。
自此,王承书告别丈夫和孩子,隐姓埋名,来到中国第一座浓缩铀生产工厂,全身心投入我国铀浓缩事业,这一年,她49岁。
1963年底,高浓铀投入生产。1964年1月14日,504厂成功取得第一批高浓铀合格产品,同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邱小姐”爆炸成功。
此时的王承书却是继续地隐姓埋名,当钱三强向她发出第三次邀请的时候,她仍然坚定地说
“我愿意”。
开始从事核事业研究,这一年,她52岁。
邓稼先、王承书、杨振宁、张文裕
以身许国,三十年如一日,为中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1994年6月,王承书因心力衰竭逝世,享年82岁,而她所做的一切才被公布。
她没有一句抱怨,留下遗嘱:
希望把我们所有的积蓄,捐给希望工程,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读书。
我们都都知道邓稼先、钱学森,然而还有很多很多像王承书这样的默默付出的人,他们同样需要被世人铭记,他们对祖国的付出不应该被埋没。
最后,只想说,她不是中国的居里夫人,她就是中国的王承书先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