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忆为您推荐:
《在天晴了的时候》是现代诗人戴望舒于1944年6月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此诗依次描写了雨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等景物,写了雨后走小径的独特感受。
全诗用拟人手法和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雨过天晴的景色,勾画出了一幅富有诗意的自然风光图。意象简明、寓意深刻,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在天晴了的时候》后被选为冀教版小学教材《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一课课文,还被选入2020年印刷的人教版小学教材《语文·四年级·下册》的第十二课课文。
课文
在天晴了的时候
在天晴了的时候,
该到小径中去走走:
给雨润过的泥路,
一定是凉爽又温柔;
炫耀着新绿的小草,
已一下子洗净了尘垢;
不再胆怯的小白菊,
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试试寒,试试暖,
然后一瓣瓣地绽透;
抖去水珠的凤蝶儿
在木叶间自在闲游,
把它的饰彩的智慧书页
曝着阳光一开一收。
到小径中去走走吧,
在天晴了的时候;
赤着脚,携着手,
踏着新泥,涉过溪流。
新阳推开了阴霾了,
溪水在温风中晕皱,
看山间移动的暗绿——
云的脚迹——它也在闲游。
作者
戴望舒(1905~1950年),现代诗人。
又称“雨巷诗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戴望舒为笔名,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
笔名艾昂甫、江恩等。 浙江杭县( 今杭州市余杭区)人。
他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曾赴法国留学,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
其作品有《望舒草》、《我的记忆》、《灾难的岁月》等。
背景
这首诗写于1944年6月,当时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结合当时的历史情况,可以说作者怀有一颗心在静静等待——以一种在希望之中守望的精神姿态。所以诗人写这首诗就是歌唱光明和解放的。
赏析
戴望舒的诗深受中国古典文学和欧州文学的影响。具有很高的语言魅力。诗中的比喻,新鲜而贴切。他所采用的题材,多是自己亲身所感受的事物,抒发个人的遭遇与情怀。
《在天晴了的时候》就是这样一首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儿童诗,诗人通过对小径雨后美丽景象的生动描写,引导人们到雨后的小径上走一走,去感受亲近自然的自由和欢乐。诗歌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此诗也表现了作者对恬淡、超脱生活的向往,雨后,一切变得清晰、凉爽,诗人漫步在雨后的小经上,全身心地感受这崭新的一切:
下过雨的泥路“凉爽又温柔”,
小白菊不再胆怯,“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试试寒,试试,然后一瓣瓣地绽透”,
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对自然的全新感受,“风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把它的饰彩的智慧书页,曝着阳光一开一收。”小生灵的一招一式都深含诗意。
诗的最后一节是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忠实复写:“看山间移动的暗绿,云的脚迹——它也在闹游。”诗人在深远的意境中,融进自己对闲适生活向往的主观色彩。
诗人在这首诗中,追求一种音乐感,追求具有大自然形态的迷人的诗境,并达到美的高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