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忆为您推荐:
作为一个传承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古时汉族礼仪动作就有十种:拱手礼、一拜礼、两拜礼、三拜礼、叩首礼、执手礼、推手礼、交手礼、揖礼、鞠躬礼。其中一拜礼和拱手礼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
近几年疫情的原因,我们的传统礼仪也逐渐出现在视野中,从被人淡忘到现在慢慢复出,即时是人在有需要的时候才记起“它”的好,“它”也没有任何抱怨。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中国礼的详细介绍。
一、揖礼
分为:
1、天揖或上揖:正式礼仪场合,如祭礼、冠礼等行此礼,对尊长行此礼,也叫帝揖。
2、时揖或中揖:平辈之间行礼,也叫拱手礼。
3、土揖或下揖:长辈或上司还礼,又叫:下手。
基础动作:两手相握,双臂前伸如环抱,双手正对胸口,男子一般右手在内,左手在外;女子左手在内,右手在外。若遇丧事行礼,皆反之。
手位:
天揖:俯身推手,微向上举手过额,俯身约60度。
时揖:从胸前向外平推(不高于颚不低于胸),俯身约30度。
土揖:手稍向下向外推,俯身约30度。
手型:
捧手:双手在胸前叠合,手型如拱,立而不俯。
抱拳:右手握拳,左手四指并拢,伸直或自然覆裹右拳上,左手拇指扣右手虎囗。 多为将士、江湖人士所用。
叉手:左手握住右手。唐代时右手拇指上翘,宋代时右手、左手的拇指都上翘。
其次还有:
长揖:拱手高举,自上而下向人行礼。
特揖:一个一个地作揖。
旅揖:按等级分别作揖。
旁三揖:对众人一次揖三下。
二、拜礼
基础动作:双臂展开,拢手,躬身,手臂随腰部动,头不动。
拜礼可分为:
一拜礼:拢手于胸前,躬身30度,拜一次。用于初相见,敬长上,行家礼。
二拜礼:拢手于面部前,躬身45度,最多拜两次。用于行大礼。
三拜礼:双手向前上方推出,推至额头前方,两臂伸直,头、颈、手臂皆不动,腰部下躬,深躬90度;起身,双手升至额前,双手贴向额头,再推出。用于集体行大礼、敬天地祖先先师,特定场合敬父母,行人生大礼。
三、叩首礼
只用于特定大礼,如敬天、敬地、敬祖先,特定场合敬先师,特定场合敬亲生父母辈、祖辈,结婚那一天的夫妻对拜。
基础动作:先踞坐下去,挺直身,臀部不要离开小腿,双手在额前揖起,下落,手拜至前面地面,身子随手臂前倾。
古人行的最大礼是“再拜叩首礼”,也叫三叩首。正常叩首两次,行第三个礼时,两手下行,分开,手心向上,手背贴在侧前方地面上,额头叩至地面;也可以双手不分开,额头叩至手心。
四、执手礼
双手平伸并出,晚辈手心向下,长辈手心向上,长辈握住晚辈的手。长辈可以坐着,执晚辈之手。
用于家庭礼仪、结婚时夫妻礼仪。
五、鞠躬礼
适用于庄严肃穆、喜庆欢乐的仪式场合,如下级对上级、同级之间、学生向老师、晚辈向长辈、服务人员向宾客等。
基础动作:行鞠躬礼时应面对客人,站直身体、双脚并拢、双脚尖处微微分开,上身向前弯曲、低头,视线由对方脸上落至自己的脚前。男性双手放在身体两侧,女性双手合起放在身体前面。
鞠躬的角度一般有:15度、30度、60度、90度。
注意:行礼之前应当先脱帽,摘下围巾。
六、附手礼
适用于行大礼前站姿。
基础动作:双手附于胸腹之间,掌心面向身体,男行左手在上,女性右手在上。
七、交手礼
叉手礼多在站立时使用,尤其是回话时,常加上这种礼节动作。
为揖礼的一种,手型为叉手。
八、拱手礼
为揖礼的一种,即时揖,而手型常见为捧手式。
揖礼是汉族的正式礼,好多其他礼仪形式都是由揖礼变化而来,礼的规则是有来有往,双向对等、有序有位。对方行礼,必须还礼。无论地位多高,辈份多长,都要还礼,否则就是失礼和无礼。应答、点头、躬身,都是还礼。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