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的传统习俗,看看古代人是如何过七夕节的

usold

小忆为您推荐: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 、牛公牛婆日、巧夕等,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称“七夕”(古代晚上为夕)。

民间传说

相传每年阴历七月初七晚上喜鹊会在银河上搭桥(即鹊桥),让牛郎和织女在桥上相会,七夕那天一般都会下雨,听说那是他们哭泣的泪水。

七夕的传统习俗,看看古代人是如何过七夕节的

咱们现代人七夕过的就不说了,一言难尽哈,看看古人是如何过七夕呢?相当的丰富哈。

香桥会

香桥会

在江苏宜兴,有七夕香桥会习俗。香桥是由鹊桥传说衍化而来的,每年七夕,人们都来参与香桥会。香桥是用各种粗长的裹头香(以纸包着的线香)搭成的长四五米、宽约半米的桥梁,装上栏杆,于栏杆上扎上五色线制成的花装饰。

入夜,开始祭祀双星、乞求福祥,然后将香桥焚化,象征着双星已走过香桥,欢喜地相会。

拜织女星

拜织女星

这项活动一般都是少女、少妇们的事。一般预先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

在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摆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

参加活动的人要斋戒一天,沐浴停当,准时都到主办的家里来,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

拜魁星

拜魁星

传说七月七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

魁星爷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

七姐诞

6.jpg

广州有七夕拜仙习俗,已婚女子一般不能参加,但新婚后的新娘在过第一个七夕时,要举行一次“辞仙”仪式。也就是在初六晚上祀神时,除了牲醴、红蛋、酸姜等(取兆得子)以外,还要加上雪梨或沙梨,表示与姑娘节离别之意。

据《广州市志》卷十七所载,初七日,旧俗还有女子泛舟游石门沉香浦的活动。游艇用素馨花、茉莉花装饰,称为花艇。她们信此日为“仙女淋浴日”。石门浦水质清洌,朝夕日出日落时返照两山,有时会像海市蜃楼一样在天空出现一些景幻,人们都希望能有运气看到奇迹的出现。

斗巧

斗巧应该是七夕中参与人数最多,最好玩的活动了。斗巧也有好多种类。

1、穿针乞巧

也叫“赛巧”,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

女子比赛穿针,她们结彩线,穿七孔针,谁穿得越快,就意味着谁乞到的巧越多,穿的最快的成为“得巧”,穿得慢的称为“输巧”,“输巧”的人要将事先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得巧者。

2、对月穿针

在七月七这天傍晚,家家户户都把庭院清扫干净,年轻妇女和姑娘们要先向织女星虔诚跪拜,乞求织女保佑自己心灵手巧。然后,她们把事先准备好的五彩丝线和七根银针拿出来,对月穿针,谁先把七根针穿完,就预示着将来她能成为巧手女。

3、喜蛛应巧

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

是把一些瓜果食品(以香瓜、黄金瓜、巧果、花生、红枣等为主)放在果盆上,这项通常是由大人们在穿针乞巧前准备的。在“穿针乞巧”后,大家都睁大眼睛看果盆上有否“喜蛛”在结网,谁先发现,寓意着谁就大吉大利。 

4、投针验巧

是“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

先准备一只面盆,放在天井里,倒入“鸳鸯水”,所谓鸳鸯水,即把白天取的水和夜间取的水混合在一起,但常常把河水、井水混在一起倒入面盆就算成了。

面盆和水都要露天过夜,再经第二天(即七月初七)白天太阳一晒,到中午或下午就可以“验巧”了。

面盆里的水,经过半天太阳光的照射,表面依稀生成薄膜,这时取缝衣针,轻轻平放在水面上,针不会下沉,水底下就出现针影,这针影若是笔直的一条,即是“乞巧”失败,若是针影形成各种形状,或弯曲,或一头粗、一头细,或是其他图形,便是“得巧”。

游七姐水

传说七夕节那天,天上的七仙女会下凡到河流中洗澡,这时的河水因沾了“仙气”,人们洗了不但会带来桃花运,还可以预防疾病。

种生求子

在七夕前几天,准备一块小木板,在上敷一层土,种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

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

为牛贺生

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和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便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在七夕之日,由孩童采摘野花,并挂在牛角上,又叫“贺牛生日”。

七夕观星

七夕夜晚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传统习俗。

在七夕夜晚,年轻的女子们要摆上事先准备好的时令水果,对着皎皎明月,朝天祭拜。她们还要举行各种乞巧仪式,虔诚地乞求织女神赋予她们聪慧的巧手,祈求自己能够得到美满爱情的姻缘巧配。

如何看呢?估计现代人绝大多数都不知道。

初秋时节,晚间9点左右,亮度为0星等的织女星首先出现在天顶附近,随后,在其偏南方向亮度为1星等的牛郎星升起。

在两颗星的中间隔着一条横贯南北的白茫茫的天河(即银河),其中牛郎在河东、织女在河西,它们深情相望,充满诗情画意。

织女星的下方有四颗较暗的星,组成小小的平行四边形,它们就是神话传说中织女编织的美丽云霞和彩虹的梭子。

牛郎星是颗微黄色的亮星,在它两边的两颗小星叫扁担星,传说中是牛郎挑着一对儿女。

接露水

在浙江农村,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听悄悄话

在浙江绍兴一些农村,七夕夜时,会有许多女子偷偷躲在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待夜深人静之时如果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待嫁的少女日后能得到千年不渝的爱情。

结红头绳

据说如果家里如有体弱多病的孩子,家长们常在此日将红头绳结七个结,戴在孩子脖子上,祈求上天保佑孩子健康长寿。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usold.cn/post/349.html。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作者,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上一篇 11-17
下一篇 » 07-06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
    R0 条回复

相关推荐

花馍背后的民俗文化寓意,传统文化的传承

馍,通常指馒头。花馍既是观赏性强的食用品,又是反映民间风情的艺术品。以前逢年过节都会蒸点各式各样的馒头和包子,小时候只是看着花馍好看、好吃,但不知道为什么要蒸花馍,其中隐藏着怎样的寓意和文化。北方一到过年,蒸馍肯定提上日程了,而且还是大蒸。以...

“吃了吗”简单的一句话,外国老者的理解,国人不一定知道

在我们生活中经常听到的,也经常说话的一句简单的话,“吃了吗?”,在我们看来很微小的一句话,现在估计没有多少人知道其中的意义。大多数年轻人也是从长辈那里学来了,为什么要怎么打招呼?简单粗暴的说就是饿怕了。我们有句古话: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二月二,龙抬头,你可知都有哪些习俗,还有孝在其中

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每年农历二月二,“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在农耕文化中,“龙抬头”标示着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龙抬头”最早出现在元时期的文献上。二月二有围粮囤、引田龙、敲房梁、理发、煎焖子、吃猪...

【报】你了解的母亲节不是我们的,我们有自己的中华母亲节

问你母亲节是什么时候,你会说5月第二个周日,可你知道你过的是西方的母亲节吗?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我们有自己的母亲节,文化的入侵,传统的没落。起源母亲节的传统起源于古希腊。17世纪中,母亲节流传到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1914年,美国国会正式命名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20世纪80年代,母亲节逐渐...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二十四节气歌

人人都知道“二十四节气”,但你知道二十四节气是什么?都有哪些节气吗?老祖宗的大智慧,可不是那些百年历史能比的。什么是二十四节气廿四节气最初是依据北斗七星循环旋转定制的,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也就是——“岁”。现行的廿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七夕的传统美食,古代人在七夕节有哪些美食习俗

“民以食为天”,作为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怎么能没有好吃的呢?实话,古人的七夕还是蛮有意思的,又是吃喝,又是玩的,那吃的是啥嘞,七夕节有哪些传统美食呢?1、巧果巧果又叫“七夕果”、“乞巧果子”,即将芝麻、糖、面粉等混合后,制作成各种形状的面...

先辈为“七夕”的写的诗,不要再发节日快乐了

七夕,一个关于爱情的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你会发信息给你的另一个TA吗?看下古人前辈为“七夕”写的诗词,每一篇都很美,多学点,不愁发啥内容了。《七夕》唐·李贺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钱塘苏小小...

热门文章

标签TAG

最多点赞

127赞    阅读 2.17w+
35赞    阅读 3.14w+
26赞    阅读 1.97w+
  • weixin reward

    微信打赏

  • alipay reward

    支付宝打赏